王穉登《行书七绝诗轴》赏析
先看诗轴释文:“萧然客舍久无鱼,日暮聊停长者车。前度刘郎问处,粉墙青藓一行书。”诗句里藏着生活小景——客舍冷清久无访客馈鱼,傍晚却有长者停车相访,旧日“刘郎”寻踪之处,粉墙青藓间尚留着一行字迹。没有激昂辞藻,却以浅白语勾勒出人情暖意,想来是书家触景生情之作,落
先看诗轴释文:“萧然客舍久无鱼,日暮聊停长者车。前度刘郎问处,粉墙青藓一行书。”诗句里藏着生活小景——客舍冷清久无访客馈鱼,傍晚却有长者停车相访,旧日“刘郎”寻踪之处,粉墙青藓间尚留着一行字迹。没有激昂辞藻,却以浅白语勾勒出人情暖意,想来是书家触景生情之作,落
天津博物馆藏的王穉登《行书蹋灯词六首轴》,以192×50.2cm的绢本篇幅,藏着明代吴门书风里别样的灵动。这幅行书作于蹋灯时节,字间似还飘着民俗的热闹气,却又被笔锋的清劲压得恰到好处。
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珍中,王穉登这幅《行书七律诗轴》堪称明代行书的别致之作。纸本之上,127×31.5cm的尺幅间,笔墨流转间藏着江南文人的雅韵与风骨。
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,一卷42.3×348cm的绫本行书静静陈列,这便是明代王穉登所书《行书祝寿诗翰卷》。万历戊申秋九月,广长庵主王穉登挥毫写下为继寰隐君夫妇五十寿辰所作的诗篇,笔墨间既有对友人的真挚祝福,更藏着晚明文人的风雅气度。
上海博物馆藏的王穉登《行书自诗诗卷》,是件藏着"早慧锋芒"的珍品。隆庆戊辰年(1568年),34岁的他挥笔写下这卷30.6×498.1cm的纸本行书,字里行间既有青年文人的跳脱意气,又藏着超越年龄的笔墨沉稳——要知道,这时候的他已与文徵明等大家交游,却还没被后
上海博物馆藏的王穉登《行书除夜元日等四首诗卷》,是幅藏着烟火气的佳作。四首诗写于己巳、丙午、丁未等不同年份的除夜与元日,字随情走,把文人在岁首岁尾的杂感,都揉进了笔墨里。
上海博物馆藏的王穉登《行草书游虎丘诗卷》,以29.1×333.5cm的纸本长卷,将明代文人游虎丘的闲情与笔墨的灵动缠在了一起。这卷行草书不似他藏于故宫的《知希斋诗轴》那般沉敛,倒像把虎丘的泉声、石影都揉进了笔锋里,读来满是吴地文人特有的疏朗气。
讲运河宁波段水程,一般征引崔溥《漂海录》,或是策彦周良的《初渡集》《再渡集》。不是朝鲜人写的,就是日本人写的。